新学期开学那天 妈妈送给我一个蓝色书包 表面印着会发光的星星图案 拉链扣是月亮形状的 当我背起它时 感觉整个人都变轻了

书包的秘密
有天忘记写数学作业 我悄悄把空本子塞进书包 第二天翻开作业本 发现每道题都写满了答案 橡皮擦在草稿纸上跳舞 自动修改错误计算题 书包侧袋的保温杯 总能倒出温热的蜂蜜水
最神奇的是语文课本 每当朗读课文时 书页

Read More

春风像调皮的娃娃,轻轻推开教室的窗户,把嫩绿的柳条伸进我们的课本里。这时候的校园仿佛换上了新衣裳,到处都能听见春天演奏的美妙乐曲。

操场边的梧桐树最先收到春姑娘的来信,枝头冒出毛茸茸的绿芽儿。体育课时,我们围着大树玩捉迷藏,树影在地面画出会跳舞的格子。有个男生故意踩同伴的影子,惹得大家咯咯笑个不停,连树上的麻雀也扑棱着翅膀加入这场游戏。

教学楼前的花坛悄悄上演着时装秀,昨天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今

Read More

用眼睛发现春天的颜色
想要写好春天的作文,首先要像小侦探那样仔细观察。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去公园时,可以蹲下来看看刚钻出泥土的小草芽,它们的叶尖上挂着亮晶晶的露珠。抬头望望树枝,嫩绿色的芽苞像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展开自己的花瓣裙。
记得把观察到的画面记在本子上:粉色的桃花瓣有多少层?柳条在风里跳舞是什么样子?把这些细节写进作文里,就像给文字插上了彩色的翅膀。

让鼻子当小记者
春天的

Read More

暑假第一天清晨,我抱着新买的望远镜站在阳台上。远处的梧桐树在晨光中摇晃枝叶,像是朝我挥手的绿色巨人。妈妈说过不能独自去后山,但那个树洞的秘密像挠痒痒似的让我坐立不安。

正午时分,我往书包里塞了手电筒和画着卡通图案的笔记本。小胖和阿琳看到我发的暗号,偷偷从家里溜出来。我们三人踩着铺满松针的小路往山上走,知了的叫声和我们的脚步声编织成特别的探险进行曲。

突然有团灰影从灌木丛窜过,阿琳吓得抓

Read More

暑假刚开始的那个清晨,妈妈突然说要带我去学游泳。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既害怕水会钻进鼻子,又担心自己像秤砣一样沉下去。

游泳馆里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蓝色瓷砖在灯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教练是个皮肤黝黑的叔叔,他让我们先坐在池边练习蹬腿动作。我偷偷把脚趾伸进水里试探,凉丝丝的感觉从脚尖漫到膝盖,惊得我缩回脚时差点撞到旁边的小美。

“想象自己是只小青蛙”

教练示范的动作让我想起公园

Read More

在我刚上一年级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个蓝色书包。它像位沉默的朋友,每天陪我走过校园的林荫道,见证我从歪歪扭扭写拼音到能写完整作文的蜕变。

书包正面印着宇航员探索月球的图案,银色反光条在阳光下会变成彩虹。两侧网兜里总插着水壶和纸巾,妈妈说这是「移动补给站」。最让我骄傲的是三层收纳空间,语文课本和数学练习册住在最宽敞的主卧室,铅笔盒在中间夹层跳舞,最外层藏着我的秘密基地——那里放着收集的银杏叶和

Read More

暑假刚开始的第三天早晨,太阳刚露出红彤彤的脸蛋,我的好朋友小明就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楼下。他按着叮铃铃的车铃大声喊:”小宇快下来!我们发现了个秘密基地!”

我抓起妈妈准备的遮阳帽就往楼下冲,我们沿着村后的小路骑了二十多分钟。蝉在树上吱吱叫着,路边的狗尾巴草扫过我的膝盖,痒痒的感觉让我忍不住笑出声。转过最后一个弯道时,眼前突然出现一条闪着银光的小溪。

“看!这就是

Read More

春风轻轻推开教室的窗户时,李老师抱着个大纸箱走进来。我看见箱子里装满放大镜和记录本,还有几包彩色贴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那天我们排着队来到操场角落,原来杂草丛生的空地突然多出二十几个小木牌。王小明蹲在地上数蚂蚁,张晓雨却指着木牌喊起来:”快看!每块牌子都画着不同颜色的星星!”

李老师教我们轻轻扒开草丛,毛茸茸的蒲公英种子正在打盹。我的放大镜里突然闯进六只细腿,原来有只瓢虫在白色绒球上翻跟头。

Read More

暑假是每个小朋友最期待的时光今年我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假期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让我慢慢说给你们听

清晨的发现之旅
每天太阳刚露出小脸时我会跟着爷爷去菜园浇水湿润的泥土里藏着许多秘密昨天我们发现三只背着房子的小蜗牛今天又看见蚯蚓在松土爷爷说土地就像会呼吸的生命体

观察蚂蚁搬面包屑的队伍
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
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

午后创意工坊
妈妈给我准备了神奇的手工箱我把酸奶瓶变成小花盆

Read More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爸爸从仓库里推出一辆蓝色自行车。车座上还绑着去年生日时妈妈送的小熊玩偶,阳光照在车把手上闪闪发亮。

我抓着冰凉的车龙头,感觉手心有些冒汗。爸爸在后面扶着后座,让我先把脚放在踏板上。车轮刚转半圈,我就慌张地尖叫起来,差点撞到路边的月季花丛。

第二天清晨,楼下的空地上出现两条歪歪扭扭的粉笔线。妈妈蹲在地上画好练习道,说要像学走路那样慢慢来。我数着地上的砖块练习平衡,第三块砖总是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