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身边小事开始
每天上学路上,我都会特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梧桐树叶子从翠绿变成金黄的过程,早餐店阿姨递包子时温暖的笑容,甚至是同学系红领巾时笨拙的动作,这些生活细节都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
记得上周二课间,我发现教室窗台上多了个玻璃瓶,里面插着几支沾着露珠的野花。后来才知道是值日生小明从操场角落采来的,这个发现让我写出《教室里的春天》,还被老师选为范文朗读。
建立专属素材宝库
我有个带卡通封面的素材本,专门记录这些观察所得:
• 三月十五日 桂花香气飘进教室
• 五月六日 体育课摔跤时同学扶起我
• 九月十日 教师节黑板报创作过程
每次写作文前翻看这个本子,总能找到合适的写作灵感。上周写《最难忘的事》时,就用到了去年奶奶教我包粽子的记录。
让文字活起来的魔法
老师常说好作文会说话,我摸索出三个小技巧:
1. 把”太阳很亮”改成”阳光在操场上跳格子”
2. 用”书包像吃饱的熊猫”代替”书包很重”
3. 给风加上动作:”调皮的风掀动我的作业本”
这些拟人化的表达能让文字变得生动。有次写升旗仪式,我描述”国旗乘着晨风往上爬”,这个句子被老师画了五颗星。
好文章需要反复打磨
我养成了三遍修改法的习惯:
第一遍检查有没有错别字
第二遍补充细节描写
第三遍朗读确认语句通顺
上周的《雨中接力赛》经过修改,把”大家拼命跑”改成”小雨点追着运动员的脚步,加油声在雨帘中织成彩带”,修改后的文章果然获得了班级最高分。
关于作者